1 这些药企是主力
赛柏蓝梳理拟中选结果发现,在本轮国家集采中,不少药企都同时参与多个品种的角逐。其中,中选品种最多的企业包括齐鲁制药(11个)、科伦药业(11个)等。
以齐鲁制药为例,是本轮国家集采参与品种数量最多的企业,高达到13个品种,为历届规模最大。在其拟中选的11个品种中,利伐沙班片的降价幅度最大,约98%。
目前,国家集采已先后进行五批。伴随国家集采的推进,众多国内龙头药企从中脱颖而出。据赛柏蓝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多家药企累计超过20个品种成功中选,包括齐鲁制药、中国生物制药、扬子江药业、科伦药业等,其中齐鲁制药累计中选品种最多,高达到34个品种在国家集采中选。
从前五批国采的中选情况看,毫无疑问,国内龙头药企已成为主力军。通过国家集采,能够提高中选企业的运营效率,促进仿制药产业集中度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我国药品质量监管水平和企业整体利润率,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2 加速仿制药替代原研
每一轮国家集采,外资企业的表现都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从外资企业中选情况看,4+7试点仅两家,4+7扩围增加到7家,第二批仅4家,第三批仅3家,第四批仅5家。最新的第五批国采情况稍有改善,增加到10家外企的11个产品中选。一些外资药企也在本轮集采中给出了颇有诚意的报价。
但从历届国采中选结果来看,国内龙头药企一直是集采的主力军。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能够给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加速国产仿制药替代,减弱对进口药的依赖程度。药价大幅下降,一方面能够进一步为国家节约医保资金,另一方面为患者减轻负担,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回顾这五轮国家集采,平均降幅都在50%以上,最高降幅超过90%。与很多原研药相比,国家集采中选的国产仿制药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以齐鲁制药的多西他赛为例,在第五批国采中选价格为40mg92元,价格降幅达到94%。在集采前,进口原药产品的价格则高得多,多西他赛20mg价格为1300元。
此外,随着一致性评价和国家集采的推进,临床价值高、质量优、价格足够低的国产仿制药,也在逐渐被业界刮目相看。
近日,国家医保局召开“集采中选药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课题成果新闻发布会”。该课题通过长达两年的跟踪研究,涵盖了14种首批集采药品,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伊马替尼等。
研究结果显示,有的过评药物不仅达到了与原研一样的疗效,甚至在不良反应方面的表现比原研药更好。如瑞舒伐他汀,过评药品的肌肉相关不良反应低于原研药;阿托伐他汀的过评药品的用药后肝损伤发生率也低于原研药。
众所周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仿制药质量水平总体偏低,难以与原研药在同一水平上公平竞争,部分原研药品种价格长期明显高于周边国家和地区,“专利悬崖”迟迟未在中国发生。但是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取得明显进展,部分仿制药达到和原研药质量疗效一致水平,为其与原研药公平竞争提供了质量基础。尤其是进入集采降价后,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节约国家医保资金,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3 促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央视新闻频道6月23日早上报道,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照约定采购量进行静态计算,前四批集采涉及157个品种,节约了671亿元,通过集采,药品价格得以下降,市场格局得以调整,显著降低了患者用药负担。
可见,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常态化,挤压药价水分,促进医药行业转型是必然之举。高质量的过评药物将加速替代高价原研药,医保基金将加速腾笼换鸟,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带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
在质量方面,在国家集采的推动下,国内药企通过转型升级,实现降价不降质、供应有保障。而在国内仿制药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医药产业创新才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曙光。
随着仿制药全面进入微利时代,不少国内龙头药企已开始纷纷加大创新药布局。以齐鲁制药为例,在创新药方面紧跟国际创新药物发展趋势,建立了以中美五大研发平台为核心支撑的国际研发体系,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持续开发“全球新”“全球好”药物,目前已在肿瘤、自身免疫、感染、代谢性疾病、肝病等未被满足重大疾病领域局完善的创新药物产品线,借助自身研发平台开发QL1706、QL006、QL007等创新药,还通过“license-in”合作引进膀胱癌、高血压、胰腺癌等创新药项目。未来数年内,齐鲁制药将有多个创新药物研发上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整体来看,我国医药市场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未来,企业的发展模式将更加多样化,药品定价更加精准化,市场秩序也将更加合理化。随着国内药企的崛起和壮大,我们将有望迎来更多国人用得上、用得起国产优质仿制药及创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