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的收购案终于继续推进
01 华润收购博雅生物
7月6日,华润医药发布有关建议收购博雅生物制药集团控股权进展更新的公告。 通知显示,华润医药已收到国务院国资委发出的批复函件,国资委原则同意华润医药通过受让高特佳所持博雅生物69,331,978股非限售流通股股份、表决权委托,以及拟认购目标公司的股份等方式取得博雅生物控制权的整体方案。
至此,这一缘起于去年9月份,期间因各种原因而停滞的收购案得以再次向前推进。 2020年9月,博雅生物控股股东高特佳和华润医药控股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如果转让顺利进行,华润医药控股将以30%的持股(40.97%的表决权)取得博雅生物的控制权。 但事情在今年年初出现了波澜。高特佳所持有的博雅生物股份被冻结,在其合计持有博雅生物的股份中占比超八成,因此博雅生物向深交所申请中止对向华润医药控股发行A股股票的审核。 这一变动和高特佳收购丹霞生物不顺有关,此外公司还产生了控制权的变动风波,控制权落定后,这起与华润医药的交易继续推进。 5月7日,华润医药控股与高特佳集团签署了《投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及《股份转让协议的补充协议》,高特佳将以33.33 元/股的价格向华润医药转让其所持有的博雅生物69,331,978 股股份,总价款为 2,310,834,826.74 元。同时,华润医药还将通过接受高特佳的表决权委托,以及拟认购博雅生物股份等方式取得博雅生物控制权。 此次这一收购案经国资委审批通过后,接下来还需要经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合规性确认和申请办理股份过户登记等程序,华润医药才能正式控股博雅生物。 02 布局血制品行业
虽然过程一波三折,但是华润医药收购博雅生物的决心坚定,这与博雅生物自身独特的行业地位分不开。 公开资料显示,博雅生物主要从事血液制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业务,且行业地位较高,曾与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并称为中国血液制品四大巨头。 众所周知,血制品领域的行业壁垒很高,一方面是因为行业特性,血浆资源有限且相关技术难度高,另一方面是这一行业受到国家的管控。2001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申明从2001年起,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但血制品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很高,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中国血液制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6年至2019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53%,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年中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有望超过800亿元。 作为国内医药巨头,华润医药业务范畴覆盖医药及保健产品的生产、分销及零售,同时拥有强大的物流优势,在对物流冷链要求较高的血制品行业有天然的发展优势。而实际上,这并不是华润第一次试图涉及相关业务。早在2018年6月,华润医药就与全球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商杰特贝林洽谈过战略合作。而截至目前,血制品还是华润医药的空白业务板块,相信对博雅生物的收购将快速弥补这一空白。 依据此前发布的公告,华润医药控股博雅生物后,将继续推进博雅生物对丹霞生物的收购,若收购完成,博雅生物的产能将大大提高,进入血制品行业的“千吨俱乐部”。一切顺利的话,血制品有望成为华润医药非常重要的一个业务板块。 03 新的业绩支撑
华润医药的核心业务主要是医药制造与医药流通,而近年来随着医改的深入,其这两方面的业绩都有所下滑。 首先是制药板块,华润医药的产品包含以仿制药为主的化学药、中成药、非处方药和保健品,但仿制药的利润在带量采购的压缩下正在不断缩减。公司最新年报显示,2020年,华润医药的制药业务实现分部收益港币322.068亿元,较2019年下降4.7%,按照人民币口径同比下降3.5%。日后,随着带量采购规模的扩大,中成药也将被纳入集采,可以预见华润的制药业务将受到进一步的影响。 除制药板块,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华润的医药流通业务也有跟不上节奏的趋势。这一领域中,国药控股的行业老大地位难以撼动,而华润一直和上药在二三名之间胶着。但去年上海医药在该块业务上营收1630.76亿元,华润医药营收约1545亿元,二者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变大。 对于血液制品的涉足,或将成为华润开拓新的业务支撑的尝试,且通过收购扩大规模对华润来说也并不奇怪。
早在2016年上市时,华润医药就宣布将把上市集资净额13亿港元中的45%用于中国医药领域的战略收购,并在此后的几年内接连完成了对东阿阿胶、华润三九、华润双鹤和北京医药集团的并购重组。 随着医改的深入,小型制药企业正在被逐渐淘汰,而大型药企则乘机通过收购来补足自身业务板块的不足。例如今年5月,上海医药就发布公告称,以7.51亿收购上药生物医药100%的股权。 不过,单纯的收购并不是结束,能不能缓解公司的困局还要看收购后的资源整合程度。总而言之,收购博雅生物对华润医药的业务影响还有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