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显示,中药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01 中药企业,表现良好
2021年以来医药板块整体呈现出震荡走低的态势。从上市公司数据看,六个子行业均实现半数以上公司收入正增长,综合而言,中药、医疗服务、和生物制品,表现相对较好。其中中药行业在1-8月的表现是最好的。 受低估值、政策催化以及疫情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中药去年同期业绩负增长,今年上半年业绩明显回升,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达14.16%和33.59%,二季度较一季度进一步提升,业绩边际改善明显。 特别是笔者在今年下半年和一些中药企业管理者交流的时候,也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和对今年预期业绩的认可。
02 利好因素频出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整体业绩表现,笔者认为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一、中医药领域的利好政策频出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个与中药行业相关政策。2018年,国家颁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监测方案》,2019年,出台《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
特别是在2019年版的新版医保目录中,中药的数量已经基本和西药的数量一样,分别为1321个和1322个,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中药的重视。 在疫情以后,2020年,高层发布《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整体规划;2021年,由国家三个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 特别是在今年的5月12日,国家最高领导人来到河南南阳考察调研,了解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生平,以及其对中医药发展作出的贡献。
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中医药发展做出了明确指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这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就像是一针针的强心剂,推动和刺激着中医药产业持续而显著地发展。 二、中药细分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家在2021年提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 《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中,也增收了部分中药饮片品种和规格,规范中药饮片名称及质控指标,逐步建立中药饮片成分整体控制方法。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更从多方面提出28条举措,为中医药高质量特色发展保驾护航。 这里我们以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进行举例说明。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以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等生产工艺,加工制成的一种统一规格、统一剂量、统一质量标准的新型配方用药。
配方颗粒携带和制备方面,同时又符合中医的辨证论治治疗原则,其临床用量在持续扩大。 2021年2月10日,国家药监局、中医药局、卫健委、医保局发布的《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自11月起施行,意味着中药配方颗粒将全面放开。
由目前的国六家配方颗粒企业垄断全国市场的局面将被打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生产资质药企数量已超60家。 上市公司中,也有30余家药企已布局或明确表示将布局中药配方颗粒,包括吉林敖东、精华制药、太极集团、九州通、佐力药业、香雪制药等。 后续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将实施备案管理,不实施批准文号管理,在上市前由生产企业报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随着中药配方颗粒彻底放开,其市场规模将迎来新一波增长。中药配方颗粒的定位得以明确、生产及质量要求得以规范,“限于二级及其以上中医院使用”的销售范围限制得以解除,市场预计将大幅扩容。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起至2019年,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市场规模由101.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55.6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24.8%。
未来虽然受行业监管政策趋严的影响,年复合增长率略有降低,但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在未来五年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而这其中,自然离不开配方颗粒龙头企业的带动。 三、中药产品的消费特性 中医治疗的精髓在于治未病,这也决定了中药产品的消费属性,那就是既在于治,更在于防。
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地提高,对自身的健康需求和健康保障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有效利用中医药的保健作用,其中OTC类品种,将成为市场的热点之一。
根据二级市场的数据统计,在今年1到8月份中药板块涨幅前十的企业中,就有多家零售药品企业。 同时,多家传统中药企业也在不断修炼内功,以同仁堂集团为例,在经历了2018年的“过期蜂蜜回收”事件后,2019年开始狠抓管理,变革创新,以形成“悠久的品牌+优质的产品+高效的渠道”的核心竞争力。 从2020年起,同仁堂启动营销改革,成立品种运营事业部、终端事业部、医疗事业部、药酒事业部和大品种专项小组、发展品种专项小组,形成“4+2”经营模式。 同时在宣传重点产品的同时,同仁堂也非常重视老品种二次研发,重新评估储备产品、充分释放名优品种培育的空间;并动态调整筛选标准,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品牌。 四、国家集采为中成药的医院应用带来机会 从2018年到今年的五轮国家集采中,众多的西药产品降价保量,为国家节省了巨额的医保资金,同时通过“腾笼换鸟”,让更多需要医保帮助的病人,享受到了国家的医保利好,可谓是利国利民。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项新的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难题和挑战,不仅是在企业层面,还在医院的执行层面。由于临床产品的变更,医生的处方也会出现变化,医院的临床用药的种类占比也在发生变化。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成药在医院处方药的占比,已经接近首位,而中药注射剂的用量,也在今年的上半年,出现了反弹。
2021年随着诊疗人次的回升,重点城市公立医院中成药市场稳步回暖,2021年上半年市场规模超15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7%。而中成药在医院用量的提升,也刺激了中药上市企业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 当然,这种正向的表现,并非是一种技术性的反弹,而恰恰是这几年中药企业在强练内功的结果和表现,不管是开展循证医学研究,还是高标准的新品立项,所反映出来的,都是中药产品的质量和中医文化的底蕴。 随着新一轮的集采迫在眉睫,中成药产品也将会加入到集采的大军中来,现在对于中成药企业而言,已经不是中成药会不会参加集采,而是如何去把握住集采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机会。 与西药相比较,中药集采本身带有更多的变量和不确定性,不管是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如何去设定,还是其不断提升的原材料的价格等。 据了解,在今年下半年,安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的2600多种中药材品种中,就有超过60%的品种价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涨幅超过100%的品种更是屡见不鲜。 其实,中药企业在今年的二级市场的表现,已经很好的说明了中药市场的潜在机会,那就是“政策扶持+产品创新+消费市场升级”。 虽然目前中药企业仍然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但我们要说的是,中药企业已经起航,他们正走在“迈向成功,再创辉煌”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