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澎湃新闻报道,云南一公立医院以合作分成形式引进医疗设备被当地纪委通报,据了解,该院引进的医疗设备为核磁共振仪,属于国家乙类医疗设备。那么,这一事件给公立医院管理者哪些警示呢?今天笔者就与大家聊聊。
国家明令禁止公立医院引进大型医用设备合作分成
早在2013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就明令严禁公立医院引进大型医用设备合作分成。当年3月2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公布高端放射治疗设备和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2013至2015年的配置规划时强调:严禁公立医院采取合作分成等形式引进大型医用设备,要坚持公立医院购置大型医用设备以政府投入为主。要求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价格主管部门,严格落实政府投入购置的公立医院大型医用设备按照扣除折旧后的成本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
大型医用设备实行配置规划和配置许可证管理
2018年5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药监局联合印发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8〕12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明确,大型医用设备,是指使用技术复杂、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对医疗费用影响大且纳入目录管理的大型医疗器械。大型医用设备目录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商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执行。国家按照目录对大型医用设备实行分级分类配置规划和配置许可证管理。
《管理办法》规定,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目录分为甲、乙两类。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配置管理并核发配置许可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配置管理并核发配置许可证。
目前甲类设备包括:①X线正电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PET-CT,包括正电子发射型断层仪即PET);②伽玛射线立体定位治疗系统(γ刀);③医用电子回旋加速治疗系统(MM50);④质子治疗系统;⑤其它单价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医用设备。乙类设备包括:①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②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RI);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④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A);⑤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SPECT)。
《管理办法》提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符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原则上每5年编制一次,分年度实施。配置规划包括规划数量、年度实施计划、区域布局和配置标准等内容。
对于配置管理,《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申请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应当符合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与其功能定位、临床服务需求相适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条件、配套设施和具备相应资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申请配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的,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申请;申请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向所在地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依法使用和妥善保管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这也就是说,不是想买就能买的。
公立医院大型设备应该由政府投资
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印发。《意见》指出,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为持续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防控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就要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就要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具体就是“按规定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落实对中医医院和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
那么,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有什么“规定”呢?这就要追溯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两个文件,一个是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一个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两个文件在“落实政府投入责任”方面都要求,各级政府要落实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等公共服务经费。落实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以及康复医院等专科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改革财政补助方式,强化财政补助与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关系。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显然,公立医院大型设备购置应该由政府财政投资。
|